为什么会有本站

Table of Contents

返回

1 说点什么

截至今天(2021年2月21日),如果从提前实习开始,已经工作两年多了。这两年自己做了什么,付出了什么,收获了什么?我想大概也只有钉钉年报的统计数据能告诉我了,是的,我自己也说不清楚。

但我有很多想说的。

1.1 关于博客

有写技术博客的习惯,嗯,曾经有。5年前吧,博客园、github、gitee、石墨笔记等等平台。乱七八糟,ID 也是五花八门(yangruipis、yangruiutf-8、yangruigit、yangruiGB2312…),一开始需求很简单,能记东西就行。后来日趋复杂:Markdown 语法、Latex公式渲染、GTD管理、代码高亮、图片外链、云端同步、跨平台。再后来渐渐发现,很难找到一个“大一统”的工具链和平台,满足我一切需求。反而在这一过程中,陷入了工具的泥潭里,以至于被自己的努力和折腾感动。

一路走来看到很多容易被自己感动的人了,包括自己。有的人一上来和我说:

  • “学长你好!我热爱算法和编程,balabala,想请教一下后续职业规划的问题”
  • “好啊,参加过什么比赛不,有什么项目不?”
  • 。。。
  • 。。。

不好意思扯远了。博客在我看来,应该是内容远大于形式的东西。当然追求好的形式也说明你有一个好习惯,但是如果终日在想着形式,而没有动笔写一篇文字,那博客对你来说可能是可有可无的,有这个时间大可以干别的事情。

博客是一种沉淀 ,大部分时间自己看,极小部分时间归对你感兴趣的人看。你不会指望在搜索引擎上用非指向性的关键词搜索到你博客页面,大V如王垠1也不行。你的博客入口只会在你的简历和 github 主页上。

博客是一种习惯 ,在我心里习惯即强迫症,比如刚入职依图的时候,oy 跟我说,英文中文混合的时候,一定要英文前后加空格,你看: 这个week好busy呀,好多work还没有close 是不是比 这个 week 好 busy 呀,好多 work 还没有 close 看起来难受多了呢(当然我在扯淡)

博客不是 #TODO(ryang)

1.2 关于此博客

这是一个很随意的博客,随意到连意识流都不算
意识流好歹也是顺着自己想的走,我是跳着走,随机游走
这是一个 org-mode 语法、Emacs htmlize lib 为渲染后端,readtheorg 主题的博客
笔者大四时通过陈斌大大的《一年成为Emacs高手(像神一样使用编辑器)》2 入门 emacs,如今已过五年,还是没有成为Emacs高手,但是Emacs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当然这是后话了。

1.2.1 tricks

  • 本地编译太麻烦: 试试 github actions,自动编译,再由机器人将结果push上去
  • github 国内墙的太厉害: 可以同步到 gitee 发布(wearerequired/git-mirror-action@master)
    • 什么,gitee 必须每次手动点部署才可以: 哦,可以试试 yanglbme/gitee-pages-action@main

1.2.2 why org-mode

我必须承认,有一段时间享受过使用 emacs 带来的红利:我被当成了一个大神(哈哈哈)。。。我也有一段时间站在了鄙视链最顶层,拿着那张著名的编辑器学习曲线图狐假虎威。

一段时间后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蠢

人都是在否定自己中度过的,蠢归蠢,没啥可丢人的。但是我真的发现,很是事情别的编辑器能做,emacs 能做;别的编辑器做不了,emacs 也能做;代码编辑功能暂且按下不表,光是 org-mode 这一神器,大多数人知道其强大之处后,都会临阵倒戈,从 vim 转投邪教,右舍不得 vim 键位,evil mode、spacemacs 应运而生。

那么为啥是 org-mode 呢?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三:

  1. 完整高级的语法
  2. 代码块执行
  3. 代办事项管理

有空先解释一下第三点吧,比如下面两个四级标题,我在输入好标题之后只按了两个组合键 C-c C-tS-UPPER ,其他均为自动生成,定制好了之后,还可以有更多信息。

**** TODO [#B] 代办事项,优先级B,未完成

**** DONE [#A] 代办事项,优先级A,已完成
      CLOSED: [2021-02-24 Wed 22:19]

2 问自己的问题

2.1 知识的流量与存量

我们要关注知识的存量,

而不是流量 – ZT

这是大三计量经济学老师第一堂课说的话,牢记到了现在,但是实际做到多少呢?在我看来,广义的知识存量,就是能以某种形式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东西。不论什么形式,是记忆、网页书签、还是笔记,不论这个东西是什么,来自哪里,有关知识、技术、还是娱乐,不论是怎么样的影响,都是存量。

我经常问自己,每天有多少知识的存量。在我看来:

看dota直播
是完全的流量
看b站视频
如果我以后想起可以会心一笑,那就是存量(比如诸多镇站之宝),否则皆为流量
工作
部分重复的复制粘贴或者越走越偏的钻研,也是流量,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,可能依然需要从头开始。但是如果可以用东西记下来,这就是实打实的存量了。

博客是将知识流量转换为存量的一种手段

这也是会有此博客的原因

2.2 Trade-offs

学习的 trade-off 非常多,我会问自己,此博客是怎么样的呢?

2.2.1 Toolkits & Methodology v.s. Ideas

工具和方法论会是本博客的重点
虽然对工具和方法论的追逐是不被提倡的
个人的思考、感悟、想法只会占一小部分,但是却远比前者重要
工具和方法在哪里都可以查到,自己的思考只属于自己。

2.2.2 Tech v.s. Life

技术和生活是五五开的,再不记录自己的生活可能连自己都忘了自己存在过了

2.2.3 Content v.s. Layout

  • Layout 将 永远 采用 readtheorg ,往后不会再在展示上花时间

2.2.4 Algorithm v.s. Engineering

  • 虽然是算法相关工作出身,但是后续会以工程为主
  • 算法前沿依然会持续跟进

Footnotes:

Author: 杨 睿

Created: 2022-12-30 Fri 10:49

Validate